体检巨头自曝丑闻 血液不检查直接出结果

赛柏蓝器械时间:2019-11-04 20:15:45
【导读】 来源:综合自健康时报、梨视频、中商产业研究院、上观新闻、大河健康报、现代快报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某年会上曝出体检行业“假体检”丑闻: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在我们的行业里有真体检、假体检。很多企业老板在给员工选择体检中心时,只看中价格便宜。但问题是,你不知道帮你们的员工做体检的超声医生,到底是护士还是超声医生,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

来源:综合自健康时报、梨视频、中商产业研究院、上观新闻、大河健康报、现代快报

12月2日,爱康集团董事长兼CEO张黎刚在某年会上曝出体检行业“假体检”丑闻: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抽了血,没做检查就扔掉,直接出结果……

"在我们的行业里有真体检、假体检。很多企业老板在给员工选择体检中心时,只看中价格便宜。但问题是,你不知道帮你们的员工做体检的超声医生,到底是护士还是超声医生,有些同行会用护士假冒医生看超声。有一些同行抽了血做都不做检查,就倒掉了,直接给结果。"

"为什么能混得过去呢?因为真正得癌症的比例只有千分之三,如果体检中心抽的血做都不做,错误率最高就是千分之三。由于误差比例发生如此之低,在我们行业里有很多不正规的做假体检的公司。"

作为国内最大体检公司之一爱康集团的CEO,张黎刚的讲话,无疑把体检行业的乱象推上台前,其言论也迅速上了微博热搜。实际上,体检机构的弊端此前已被屡屡爆出:



网友炸锅了。。。

@啊瞳瞳:中国人口基数大,十三亿的千分之三,这样操作不知道会耽误多少人的最佳治疗期?

@潇鸷:我奶奶就是癌症晚期爆发了才发现,之前每年都去体检,爆发之前还刚刚体检一次结果完全正常,真的恨死这样一批人。

@消化科倔老头:很多体检中心环境真的很好,可是体检的医生也许是滥竽充数的。体检能赚钱,风险小。今天门诊有个病人,两个月前在一家体检中心检查一切正常,现在CT上胰腺体部有个五公分的肿瘤,把大血管都包绕了。估计两个月前体检的b超医生是冒牌的吧?

@李旸:任何一线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必须要见到病人!而某些体检中心,就有意无意地改变了流程,让病人全部或者部分地直接和仪器交流,最终把仪器分析出来的结果直接给病人。从“我去看医生”变成了“我去看机器”。

@black星的旅程:体检作假,酒店卫生乱象,为了利益,市场还有什么是做不出的?消费与安全,福利与健康,还能否有信任的余地?

@王志安:没什么可信任的,这就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今天信用社倒闭了吗:外包的体检中心除了应付单位体检还是别去了,一般直接去医院的便民服务台开化验单,和就诊的患者一同抽血化验,有保障些。

@大傻猫不吃罐头:可是现在很多三甲医院的体检也是外包出去的啊。

@杨学志_5G创新:这种做假确实不能靠市场反馈来解决,必须有监管部门进行监督。人命关天,出现一例做假就罚破产才行。

体检行业到底多赚钱?

人们消费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识增强了,体检已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体检行业也因此迅猛发展。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预测, 2018年我国健康体检人次将达5.75亿。2016年我国体检市场容量已经超过1200亿元,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然而,体检市场迅猛发展的背后是无序发展、野蛮生长。体检行业在发展规模的同时,质量却没有跟上。体检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但问题重重的体检机构让人如何相信?

“套餐式”项目过于泛滥,没有个性化,没有针对性

“套餐”的体检模式太商业化,误导了很多人。一个单位300多个人去体检,只用一个“套餐”,或者只分男、女两个“套餐”。对于有些人,套餐项目不全;对于另一些人,很多项目多余;对于一些高危人群,这个套餐会造成漏检。

体检项目的设置,应该因人而异,结合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生理特点,对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做一些有针对性的检查,那些大而不当的“套餐”,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不适用的。

有的体检医生是“无证上岗”

从业资质是更严重的问题,据一位三甲医院体检科医生透露,体检中心B超科的医师来源,有的是求职应聘的,有的是同行介绍的;有的B超科医师有资质,有的没有资质,也就是“无证上岗”。“无证上岗”人员,在民营的体检中心是很普遍的,在公立医院中相对少一些,但是也存在。

“无证上岗”现象也存在于其它检查项目中,比如骨密度、动脉血流检查、动脉狭窄检测等功能医学检查,普遍安排护士操作,这类人员无法保证检测质量安全,只是一个“熟练工”。

体检“流水线作业”

“超声科做得好不好,决定了一家体检中心的成败。”一位三甲医院的超声科医师说,超声科最容易出现漏检,也最容易落下“证据”。

血常规、血脂、血糖等检查数值本身就会有波动。但超声不一样,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一旦漏诊,会延误最好的治疗时机,尤其是癌症。

在某些体检机构,提倡“速度决定一切”,检查速度决定了体检中心的效益,决定了体检医生的工作业绩、工资收入,决定了体检的准确率,决定了体检质量。

一位B超科医师说:“质与量,确实是一个矛盾的事情。如果把体检人数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能够提高质量;但是,如果把数量控制下来,那机构与个人的收入就会受到影响。”

有些“高端体检”,并非只是价格昂贵

不是价格越高,就意味着体检质量越高。

随着越来越多的“高端体检”出现,有人开始质疑:高端体检只是价格虚高,体检项目基本上很难突出差异化,所谓的“高端体检”还处于比拼规模、环境、设备、人员、服务等阶段。

有些“高端体检”只是体现在华丽的设计、舒适的装修、空姐式的服务上,而并非是医生水平更高、检查更精准、后续解决问题更高效。

“高端体检”需要体现在个性化服务方面,而不是在未明确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把很多不必要的体检项目加进套餐里、抬高价格。

有些民营体检机构,拉低价格争夺市场,影响了体检质量,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有些单位的团体体检,能把价位谈到每人100多元,甚至几十元,这种价位的体检,能否起作用,值得怀疑。无底限地拉低价格,是一种低水平竞争,最后也拉低了行业的整体水平。

一位三甲医院体检科主任介绍,近些年,因为受“价格战”影响,该机构已经不愿再接“公务员体检”这类项目,因为太低的价格无法保证正常成本。一些民营机构因价格优势,逐渐取代了公立体检机构。

体检是一项医疗行为,不能用人民币标示的价格去衡量这项服务划不划算,超低的价格怎么保证医疗安全?怎么保证试剂合格?怎么保证人员资质?

深究体检行业的乱象,无非两个肇因:

一是行业发展太快,萝卜快了不洗泥,规矩不彰、标准缺失;

二是行业监管滞后,不少体检机构基本处于“放飞自我”的状态,没人管、没人问,时间长了,胆子肥了,乱象丛生也就不奇怪了。

更不得不说的是,体检领域不比传统医疗机构,既不在医患纠纷的第一线,也不在治病救人的最基层,因此,应付敷衍的后果并不算严重,即便小概率出现技术疏漏,既难以发现,也难以究责。

正因如此,理论上来说,体检机构应该更早纳入专业监管的势力范围。

随着健康消费升级,体检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健康体检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

2017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约为1350亿元人民币,2020年有望达到2400亿元,第三方专业体检市场将达到720亿元。

在这个迅速增长的市场上,已经诞生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是爱康国宾、美年大健康、瑞慈医疗。不过,按照2016年的市场数据,美年健康、爱康国宾、瑞慈体检和慈铭体检(现已被美年健康收购)这几家体检公司占私立体检市场份额约为39%,余下61%的市场份额由私营医院和其他私营医疗机构占有。

专业的体检机构需要配备专业仪器以及医护人员,需要大量的投入。

以仪器设备为例,比如一个门店中,通常需要放射性诊断(核磁、骨密度、CT 等)、B 超、内窥镜、五官检查、红外线成像等等设备。大型连锁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量大,对上游的议价能力就强,成本自然也相对降低。而中小型体检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则可能偷工减料,出现“没检测就出结果”。

而就医护人员来看,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

体检医疗机构应至少有两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

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10名执业护士。

但事实上,在中国医疗资源紧张的背景下,体检机构很难达到上述要求,即便是大型连锁机构也往往会采用公立医院医生兼职的方式来解决人才难题。

而在一些中小型机构,更是出现了张黎刚爆料的“护士假冒医生看B超”的现象。


147